问题1:《二月谣》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方冠晴:《二月谣》讲的是三个少年勇敢侦察,获取情报,协助游击队摧毁日军机场的故事。这是发生在我们黄梅的一个真实抗战事件,1938年,黄梅少年抗日先锋队火烧日军二套口机场,为扭转华中战局做出了重大贡献。
很遗憾的是,这个故事鲜为人知。我是土生土长的黄梅人,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历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太遥远也缺乏真实的体验,他们觉得与自己没关系。只有让孩子们了解我们从何处来,我们经历过什么,才能理解人为什么要强大,中国为什么必须强大。孩子才能从内心生发出努力的动力,奋发向上。
问题2:您为什么想写这个故事?
方冠晴:我母亲今年99岁,日军占领黄梅那一年,她12岁。她常常跟我讲当年跟着家人逃难的经历。每每讲起那段经历,她的眼里都饱含着恐惧、无助和愤慨。
都说时间是疗愈心灵创伤的良药,但母亲说,她还时常会梦到逃难时的情景:她在前面跑,伪军在后面追;她跟着人群躲在山洞里,鬼子端着枪一步步靠近……她总是在梦做到一半时被惊醒。
八十多年的时光过去了,战争在她心里留下的创伤仍然没有抚平。作为战争亲历者的后代,我觉得我有责任,把我听到的、了解到的、感触到的,记录下来。
问题3:您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时,他们是什么反应?
方冠晴:我跟自己的学生一起研究过这段历史,孩子们其实是很擅长共情和代入的,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创作的灵感,让我能以最贴近孩童的视角,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来展现这段其实很沉重的历史。在故事里,我塑造了与反动家庭决裂的蒋队长、拒不给日军治病的陈爷爷、妥协求存的许掌柜、助纣为虐的伪军队长等等各种角色。希望通过发生在这些角色身上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国难当头,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选择不仅仅决定个人的命运,也会影响国家民族的命运。当我分享完这些故事片段我能清晰的从孩子们眼中看到,在听到同胞苦难的背后,内心撼动与家国情怀的自然迸发。
问题4:《二月谣》适合什么年龄段的人读?期望读者从中收获些什么?
方冠晴:这本书适合8至14岁孩子,也适合渴望读到好故事的大人们。
因为战争,我的母亲没念过多少书,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只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但她说过一段很有哲理的话。她说:人的很多东西都是靠遗传,血脉、长相,甚至性格,可惜的是记忆不能遗传;如果记忆能够遗传,人们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少受很多磨难。
记忆是经验,也是教训。如果记忆能够遗传,人类的历史就不会在幸福与苦难之间反反复复,而是直线地通往幸福的最高层次。我希望当读者们读完《二月谣》后,不禁去想:如果没有战争,这三个少年本该如何长大。这是我最希望带给读者的收获。
而我也相信,当孩子们读完这本书后,他们会明白:什么样才是好少年。书中的三个孩子就是由普通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有家国情怀和担当的好少年的。家国的情怀和担当,这是好少年的必备条件。
好书推荐
《二月谣》
适读年龄:小学中高年级及以上
★入选2025年“中国好书•青少年专榜”
★入选2025年4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入选湖北省2025年主题出版重点选题项目
★入选2025年好书品读月度童书榜
《二月谣》讲述了三个少年在遭遇亲人离散、日军轰炸、伪军追捕后,受共产党人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染,加入少年抗日先锋队,并最终成长为新四军战士的故事。作品立足儿童视角,注重还原细节,通过再现历史事件,展现中国人民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