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始于1988年的书信情缘,
一座东海之滨的海岛中学,
一片南海深处的赤瓜礁盘,
因一本《你好,海鸥班》再次紧紧相连
十月的大榭岛,海风传情,文墨飘香。10月23日下午,“双拥题材”文学创作交流会暨《你好,海鸥班》分享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大榭中学隆重举行。这场活动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北仑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教育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共同主办,在故事的真实发生地,迎来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温情重逢。

这场重逢,源于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自1988年起,大榭中学的师生便与驻守南沙赤瓜礁的官兵们开始书信往来。一代代学子在信中分享成长,一茬茬官兵在回信里诉说坚守,这段纯粹的对话,在东海与南海之间默默流淌了三十七年。
儿童小说《你好,海鸥班》正是以此为蓝本创作而成。作品生动地讲述了以主人公夏雨为代表的海岛少年,在与守礁官兵的书信互动中,逐渐理解责任、友谊与家国情怀,并最终获得成长的暖心故事。它将宏大的“双拥”主题与细腻的校园生活巧妙融合,让一段珍贵的时代佳话,得以通过文学的方式被永久定格和广泛传颂。
缘聚大榭,共话双拥新篇
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出版人孙建江,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翔宇等名家莅临指导;《你好,海鸥班》作者梅瑜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姚磊、副总经理胡同印率出版团队来到现场;北仑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林权,区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何鸣,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海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沃国东,区政协社法委主任卢国杰及大榭街道主要领导,以及本地作家、媒体朋友、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北仑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林权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表示,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他充分肯定了《你好,海鸥班》将红色基因融入儿童文学的价值,并期望以此为契机,“以文学力量激活红色资源,以创新表达讲好北仑故事”。

深情寄语,文坛前辈的殷切勉励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高洪波作为重要嘉宾登台发言。他以老作家与老兵的双重身份分享了感受,并对本次活动及《你好,海鸥班》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深情回忆起自己的十年军旅生涯,指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深刻内涵,并表示“双拥题材对我来说太熟悉了”。在参访大榭岛后,他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红色底蕴和时代变迁,从当年需要坐船进岛到如今天堑变通途,这片热土的发展令他感慨。
高洪波对《你好,海鸥班》的创作价值给予了充分认可,认为儿童文学能够生动表现这样的题材意义深远。他寄语在场师生,希望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让更多的小读者都知道这么一个了不起的道理”,让双拥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出版初心,守护真情传递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姚磊在致辞中,以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中交通员朱枫同志未能抵达的解放区——大榭岛的历史片段为引,道出了踏上这片土地时内心“沉甸甸的敬意”。她表示,能将《你好,海鸥班》带回故事开始的地方,与大家相聚,备感荣幸与亲切。
她谈到,出版人的责任在于主动为孩子发掘和打磨好书。正是通过“长江杯”中国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这一平台,梅瑜老师的这部佳作得以脱颖而出。“出版《你好,海鸥班》不只是推出一部获奖作品,更是回应时代呼唤、践行文化担当的责任所在。”姚磊说,“如果说,《沉默的荣耀》展现了为解放海岛进行的隐秘斗争,那么《你好,海鸥班》则让我们看到,在这片用牺牲换来的和平土地上,正绽放着动人的双拥之花。”

千里连线,这一刻我们热泪盈眶
与赤瓜礁守备官兵的视频连线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当守礁官兵们坚毅的面庞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全场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今年已是我在赤瓜礁上工作的第五年。”指导员郑顺宏的分享,让大家感受到了守礁岁月的力量。他坦言守礁生活“苦乐参半”——苦在远离亲朋,甚至错过孩子出生;乐在“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战友间的真挚感情”。他动情地回忆,第一次执行任务归来,看见主楼上“祖国万岁”四个大字时,内心涌起的自豪与坚定。
副指导员滕玉林则坚定地表示:“革命先辈们不畏强敌捍卫的这片土,绝不该,也绝不会在我们手里减少哪怕一分一毫。”他形容大榭中学与礁上官兵长期的书信交流“就像一座桥,连通了岛礁与大陆”。
战士们质朴的话语中饱含着深情。战士陈万里说,看到《你好,海鸥班》时,“整个房间都热闹起来”,几个战友凑过来,抢着翻书的手都带着劲儿。他由衷地感叹:“守礁的日子里,我们见过台风呼啸的海面,也经历过断网时的牵挂,但看到这些书,比喝了热汤还暖。”
“人民的关心,是穿透风浪的温暖光芒,是我们扎根海疆的精神底气。”“南沙有我在,祖国请放心!”守礁官兵质朴而铿锵的话语,让书中的故事与现实深情交汇,引发全场共鸣。

名家汇聚,解读文学力量
活动现场,三位文学名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你好,海鸥班》的阅读感受,为读者打开了理解这部作品的多元视角。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同时也是一位曾驻守云南边疆十年的老兵。他以双重身份动情地表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儿童文学最动人的力量!”他特别指出,这部作品是“主题创作中难得的既能深入生活又能高于生活的优秀作品”,并认为梅瑜老师对当代海岛生活的把握堪称“精准”。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出版人孙建江,从出版与叙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将这段延续37年的书信往来,称为“特定时空下的珍贵记录”。他特别提到,在通信不便的年代,第一封信走了近三年才送达,而如今已能实时视频连线,这种对比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也让书信背后的情感显得尤为珍贵。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翔宇,则从儿童文学的理论层面给予了肯定。他认为,这部作品巧妙地构建了一种“距离感”,并成功地将“部队生活与校园生活”这两重看似遥远的世界紧密相连。他特别赞赏作品“以生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承接了军民团结的重大主题”,让两代人的精神世界得以通过文学深度交融。
从故乡启程,海岛作家的深情回望
作为从大榭岛走出去的女儿,《你好,海鸥班》的作者梅瑜此番带着新书回到母校大榭中学,完成了一次深情的汇报。
她坦言,在视频连线中看到赤瓜礁官兵的影像时,自己“热泪盈眶”,“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情不自禁”。这份感动,源于她创作时的深刻感触——最初打动她的,正是“报纸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士兵们扛着钢枪,坚毅而乐观地站在仅可立足的岛礁上。那个瞬间让她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她动情地阐述了她对两个海岛的理解:“我们是两个海岛,你们在南边,我们在东海之滨,但距离隔不断两个英雄海岛的血脉相通,脉搏共振。”当听到连线官兵亲切地称呼“小海鸥”时,她感到格外亲切,也希望学子们能像官兵们期望的那样,“从一只小海鸥变成一只强壮的大海鸥,飞越高山,飞越大海”。

精神传承,开启新的征程
活动尾声,迎来了一个寓意深远的环节。为将这份深厚的双拥情谊与文学力量播撒到更多孩子心中,由北仑区教育局与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发起的“力量密码·灯塔阅读角”活动正式启动。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经理胡同印代表出版社,向代表学校大榭中学授予“力量密码·灯塔阅读角”铜牌并赠送图书,大榭中学党总支书记林绿洋、副校长蔡苗衣作为校方代表接受授牌与赠书。这份承载着期望的授牌与赠予,标志着从历史烽火中孕育的“海鸥精神”将走出书本,以更丰富的形式走进校园,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播下爱国拥军的种子。

随后,学生代表叶宸汐的发言,道出了年轻一代的心声。她表示,将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像书中的“海鸥”一样勇敢飞翔,并立下志向:“理想不必过于远大,而应当像赤瓜礁的战士那样,脚踏实地,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中去。”

一本书,连接起两座英雄的海岛;一段情,延续了三十七年不变的初心。从长江之滨到东海前哨,湖北出版人以其专业的眼光与文化担当,成功将这段跨越山海的军民佳话,打造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精品。
《你好,海鸥班》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现实中的感动仍在继续。这只从东海之滨起飞的海鸥,必将飞过长江,飞过大海,飞向更为辽阔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