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高新科技竞相妍 中国力量润心田——点赞“中国力量:讲给孩子的科技传奇”丛书
作者:苏青 发布时间:2025-05-14 14:01

这些读本具有丰富的知识性,亦有较强的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作家们通过生动感人的情节,讲述科学家们励志拼搏的故事,讲述中国科技前沿发展成就的故事,讲述中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不断发展的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自“中国力量:讲给孩子的科技传奇”丛书总序

在新时代科技浪潮奔涌的今天,一套专为青少年打造的科技报告文学丛书——《中国力量:讲给孩子的科技传奇》(以下简称《中国力量》),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为他们的成长启智注入了鲜活的力量。丛书自2021年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以来,迄今已推出两辑共10册,分别是《追逐粲然星光》《“华龙”入云端》《开往春天的高铁》《巨人在路上》《一千个太阳》《伶仃洋上大写的“人”字》《续写奔月的神话》《夜空中最亮的星》《向着大海最深处》和《你的眼睛能看多远》。丛书对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生动描绘,在为孩子们展示科技力量的同时,也为他们树立了一个个鲜活的榜样,传递着伟大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展示科技力量:开启震撼的中国科技之旅。《中国力量》丛书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最新成就,从浩瀚宇宙到深邃海洋,从交通基建到信息通信,从“两弹一星”到新型能源,每一个领域的突破都被生动地呈现在青少年读者眼前,为孩子们开启了一趟震撼人心的科技之旅。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讲述南仁东领衔建造“中国天眼”的故事,令人震撼。这座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喀斯特凹地中的巨大半球面形大国重器,直径长达50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作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中国天眼”如何像一只巨大的眼睛,时刻凝视着茫茫宇宙的深处,灵敏捕捉来自遥远星系的射电信号,帮助人类探索宇宙起源、寻找地外文明,孩子们可以直观感受中国在天文观测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强大实力,自豪感和骄傲感将由此而生。

《伶仃洋上大写的“人”字》聚焦港珠澳大桥,讲述了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精诚团结,运用顶尖的桥梁建造技术,共同建设这一超大建筑规模、空前施工难度的超级跨海大桥的故事。港珠澳大桥长达55千米,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施工中克服了复杂地质条件、恶劣海洋环境等诸多难题。书中通过对工程细节的生动描述,如沉管隧道的精准对接、人工岛的建设、如何抗击台风侵袭等,展现了中国在桥梁建设技术领域的创新、创造,让孩子们明白这不仅是一座连接三地的交通要道,更是中国科技创新和工程实力的象征,彰显出中国科技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雄厚力量。

树立榜样力量:点亮孩子们成长的灯塔。丛书通过重大科技工程展现中国科技工作者风采,给孩子们树立了成长道路上学习的榜样。《夜空中最亮的星》讲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背后的故事,展现了一群默默奉献的“北斗人”。从早期面临国外技术封锁,到历经27年不懈努力,我国最终建成了一套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北斗人”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令人动容。“补天爷爷”陈芳允、“北斗总师”孙家栋等一代代科学家,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北斗事业,谱写了创新、创造新篇章。他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孩子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接受生活中的磨砺,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在《续写奔月的神话》里,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和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的事迹,可谓熠熠生辉。欧阳自远从小就怀揣探索宇宙的梦想,一生致力于天体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为中国探月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孙家栋院士则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航天事业,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到“嫦娥”系列卫星开发,他见证并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这些科学家的故事给孩子们以人生启迪,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只有胸怀远大理想,不断努力奋斗,长大后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传递精神力量:厚植创新创造的土壤。“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贯穿《中国力量》整套丛书之中,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向着大海最深处》讲述“蛟龙号”深潜的故事,展现了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彰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面对极具挑战的深海探测领域,“蛟龙号”科研团队怀着对祖国海洋事业的热爱,勇攀科技高峰,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使“蛟龙号”成功下潜到7000米的深海,创造了当时同类潜水器的世界纪录。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不惧风险的精神,给予孩子们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勇敢前行。

《开往春天的高铁》讲述了中国铁路科技工作者从火车不断提速,到建造“和谐号”“复兴号”,将中国铁路技术带入艳丽迷人春天的故事。一代代铁路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精诚合作,薪火相传,谱写了“协同”“创新”的壮丽诗篇。《一千个太阳》生动描述了“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精神风貌,深情展现了这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没有出过国留过洋的“国产土专家”绚烂的一生,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生活日常,处处体现了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求实品格和育人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无疑有利于厚植创新创造土壤,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传递精神力量:厚植创新创造的土壤。“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贯穿《中国力量》整套丛书之中,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向着大海最深处》讲述“蛟龙号”深潜的故事,展现了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彰显了他们的爱国情怀。面对极具挑战的深海探测领域,“蛟龙号”科研团队怀着对祖国海洋事业的热爱,勇攀科技高峰,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使“蛟龙号”成功下潜到7000米的深海,创造了当时同类潜水器的世界纪录。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不惧风险的精神,给予孩子们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勇敢前行。

《开往春天的高铁》讲述了中国铁路科技工作者从火车不断提速,到建造“和谐号”“复兴号”,将中国铁路技术带入艳丽迷人春天的故事。一代代铁路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精诚合作,薪火相传,谱写了“协同”“创新”的壮丽诗篇。《一千个太阳》生动描述了“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精神风貌,深情展现了这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没有出过国留过洋的“国产土专家”绚烂的一生,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生活日常,处处体现了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求实品格和育人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无疑有利于厚植创新创造土壤,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中国力量》丛书从展示科技力量、树立榜样力量、传递精神力量三个维度,为孩子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高新科技王国,以及丰富多彩的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世界,相信会在青少年读者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同时也期待这些种子未来成长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参天大树。有感于斯,谨填《少年游》词一首,褒赞《中国力量》丛书,并专此向青少年推荐。

高新科技竞相妍,国力赖其添。“蛟龙”探海,“嫦娥”奔月,成就史无前。

丛书专为青少撰,人物事迹鲜。励志传情,启蒙心智,成长谱新篇。

本文刊载于2025年第5期《中国科技教育》“开卷有益”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