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至26日,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携其长篇小说《街市上的芭蕾》前往云南省昆明、文山、砚山多地开展公益讲座、文学座谈会、读者见面会等一系列活动。
远山回望——文学的起点
《街市上的芭蕾》系秦文君最新创作的现实主义题材儿童小说,作品源自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境内那夺村、者腊村等村镇少数民族儿童学习芭蕾舞的真实故事。秦文君自2020年起密切关注当地的儿童生活,与当地芭蕾舞师生进行线上连线采访交流,并于2023年2-3月深入砚山当地自然村落、文山周边街市进行实地采访,云南境内采访里程约1900公里,文山、砚山的山水人情正是《街市上的芭蕾》的创作起点。
《街市上的芭蕾》的采访创作过程历经四年之久,秦文君对砚山当地的人与事也足足牵挂了四年。这四年间,她关注着当地儿童的成长,关注着砚山的山乡变化,她感叹于张萍、关於二位老师的公益事业,更牵挂着“小云儿”等孩子的生活与命运;她曾收获来自当地语文老师对其作品文本创作上的帮助,也曾直面基层干部多年的奉献……这一切,都成为云南砚山远山的召唤,牵萦着她重返砚山。因此,此次秦文君重返砚山文学现场,是《街市上的芭蕾》出版后的重要环节。
▲秦文君在砚山县与砚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尚位晶(右一)、砚山县芭蕾舞公益支教老师张萍(左一)合影
活动回顾——重返文学现场
9月21日至26日,秦文君一行在云南省昆明市、文山市、砚山县,开展了阅读基地授牌、文学学术交流、校园公益讲座、新华书店读者见面会等一系列活动。
▲9月24日上午,新华书店砚山书城举行了“红扣子”阅读基地授牌仪式,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基地授牌并捐赠图书。
▲秦文君在砚山县图书馆同出席学术交流会的领导及砚山县文艺界代表、小学语文老师代表合影
9月25日,砚山县图书馆围绕《街市上的芭蕾》开展文学学术交流活动,秦文君老师讲述了《街市上的芭蕾》背后的创作历程:从云南边陲女孩的芭蕾梦想中获得灵感,到多次实地走访、四载打磨,她以“真实生活是写作源泉”为核心,为在场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思路。现场嘉宾围绕作品各抒己见,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感悟、聊方法,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绽放,为砚山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9月21日至26日,秦文君先后赴昆明市、文山市、砚山县多所小学开展公益阅读讲座。她以“用同龄人的故事照耀你的梦想之路”为主题,分享创作经历与阅读感悟,生动的讲述引发孩子们踊跃互动。在一个个充满温度的故事里,孩子们既感受到“向阳生长”的力量,更掌握了阅读与写作的实用方法,让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秦文君在讲座中
9月23-24日,秦文君先后赴新华书店文山书城、砚山书城举行读者见面会。秦文君与现场的小读者们围绕阅读与写作进行交流,两场见面会座无虚席,现场气氛热烈。
▲秦文君在读者见面会上
▲秦文君为当地读者签书
文学回响——读者心声
当我第一次翻开《街市上的芭蕾》这本书时,就像无意间闯入了一个充满惊喜的魔法世界。书里的主角“小云儿”,竟然是我舞蹈课上的伙伴、课后无话不谈的闺蜜,这让我抱着书本的手都忍不住轻轻颤抖,激动不已。满心都是“原来我身边藏着这么精彩的故事”的惊讶与好奇。我一直以为自己很了解小云儿,知道她课间会偷偷在舞蹈室角落压腿,知道她书包里永远装着芭蕾舞剧的画册。可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对她的认识,不过是冰山一角。书里的小云儿,让我看到了一个为舞蹈痴狂到让人心疼又敬佩的姑娘。
——唐雨桐(砚山县第三小学学生、砚山当地芭蕾舞学校学生)
读完秦文君老师的《街市上的芭蕾》 我的心里像被温水泡过的棉花,又软又暖,满脑子都是那个在猪肉店跳舞的小云儿。小云儿的家是嘈杂的猪肉铺,案板上摆着新鲜的肉,空气中飘着腥味,可她却能在油腻的水泥地上踮起脚尖。我想象着她趁顾客少的时候,偷偷把围裙往旁边一搭,手臂轻轻抬起,就像课本里描写的天鹅,瞬间把喧闹的街市变成了自己的舞台。没有漂亮的芭蕾舞裙,没有专业的练功鞋,甚至没有干净的地板,可她眼里的光,比舞台上的聚光灯还要亮。
——杨韫羲(砚山县第二小学学生)
今天的活动,就是一次“领航”——让作家与读者面对面,让文字与童年手牵手,让思想与思想撞出火花。我们相信,当孩子们亲眼看到“作家也是普通人”,亲耳听到“故事背后还有故事”,他们一定会明白:写作不是神秘的才华,而是真实的生活;阅读不是应付考试的作业,而是照见未来的镜子。
——刘家志(砚山县第三小学校长)
我看完这本书后,脑海中久久回荡的不仅是故事的余韵,内心更涌动着一股强烈的共鸣与自豪。因为书中那片孕育梦想的土地,正是我们脚下无比亲切与熟悉的家乡砚山,故事的原型就是来自我们砚山县者腊乡。
——农轩(砚山县语文老师)